当前位置:[网站导航]首页>中医养生>穴位>

人体十四经及常用穴位

发布时间:2014-04-19 12:01:53作者:百年养生网出处:百年养生网

所在栏目:穴位

经络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和不断发展起来的,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各科的诊断和治疗,与按摩、点穴及针灸等疗法尤为密切。经络内属于脏腑,外络于肢节,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,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,并借以行气血、营阴阳,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。穴位按摩时,辨证归经、循经取穴等,无不以经络理论为依据。

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。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,以及附属于十二脉的十二经别、十二经筋、十二皮部。络脉有十五络、浮络、孙络等。人体的经络主要为十四经:手三阴经(手太阴肺经、手少阴心经、手厥阴心包经)、手三阳经(手阳明大肠经、手太阳小肠经、手少阳三焦经)、足三阴经(足太阴脾经、足少阴肾经、足厥阴肝经)、足三阳经(足太阳膀胱经、足少阳胆经、足阳明胃经)等十二经,再加上任、督脉。

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、躯干和四肢,纵贯全身。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,其中上肢的内侧是手三阴经,下肢的内侧是足三阴经。手三阴经,从胸走手。

吴圣贤:茯苓安神汤的配方,功效与作用,怎么做,不适合的人,失眠

常用穴位

手太阴肺经,主要分布在上肢屈侧桡侧缘;手少阴心经,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后缘;手厥阴心包经,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中间。足三阴经,从足走腹、胸。足太阴脾经,主要分布在胸腹任脉旁开第3侧线和下肢内侧前缘;足少阴肾经,主要分布在下肢内侧后缘及胸腹第1侧线;足厥阴肝经,主要分布在下肢内侧的中间。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和头面躯干,其中上肢的外侧是手三阳经,下肢的外侧是足三阳经。手三阳经,从手走头。手阳明大肠经,主要分布上肢外侧前缘;手太阳小肠经,主要分布上肢外侧后缘;手少阳三焦经,主要分布在上肢外侧中间。足三阳经,从头走足。足阳明胃经,主要分布在头面、胸腹第2侧线及下肢外侧前缘;足太阳膀胱经,主要分布在腰背第1、2侧线及下肢外侧后缘;足少阳胆经,主要分布在侧头部、身体侧面和下肢外侧的中间。任、督脉皆起于胞中,同出会阴。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,上至头面;任脉行于胸腹正中,上抵颏部。

经络具有沟通内外、联络上下,运行气血、营养全身,抗御外邪、护卫机体等生理功能。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,脏与腑有表里相合的关系,阴经与阳经有表里属络关系,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;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;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;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;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;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。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属络关系,即阴经属脏络腑,阳经属腑络脏,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,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等等;在四肢又通过络脉的衔接加强了表里经之间的联系。这样在脏腑阴阳经脉之间就形成了六组表里络属关系。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,病变时相互影响,治疗时相互为用。

王波:长高贴敷方的配方与用法,功效与禁忌,长高,命门穴,生长激素

《医宗金鉴》及《针灸逢源》确定十四经穴为361 个,后世新增穴位归为经外奇穴,常用者计40余穴。本书仅介绍穴位按摩常用穴位约150 个。

全站最热

  • [腹部疾病]拉肚子拉水

   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,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。关于拉肚子拉水,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,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。本页包...

  • [杨奕]杨奕《手到病自除》全文阅读

   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。包括完整目录、共计6大章,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。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,以及自然疗法、反射区疗法、食疗等。另外...

  • [穴位]耳穴的名称,部位与主治

   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,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,头部朝下,臀部朝上。其分布的规律是,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;与上肢相...

  • [健康自测]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

    手掌发黄,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,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,如慢性萎缩性胃炎、慢性贫血、慢性结肠炎等。但手掌发黄同样...

  • [健康图库]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

   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,图片所在的文章是: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:何裕民讲淋巴瘤,癌,重压出的淋巴癌,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,格式是JPG...

文章评论